> 财商

2025年中达环境法论坛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

 2025-10-29 来源: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聚焦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上海2025年10月29日 美通社 -- 由台达集团主办,西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5 中达环境法论坛” 近日在西安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进行专题报告,两百多位从事环境法学科研究的高校师生齐聚古城,围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为环境法学科发展提供新思路。会议中也为获得2025年“中达环境法学者”荣誉称号的北京林业大学杨朝霞教授、2025年“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的北京大学吴凯杰助理教授和天津大学田亦尧副教授,以及获得2025年“中达环境法优秀学位论文奖”的18位高校博硕士研究生代表颁奖。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西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一凡和院长王思锋教授共同主持。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监组组长肖道远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西北大学法学院长期致力于法学学科发展和跨学科研究,通过开展环境法学科建设推动生态文明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法律人才。台达集团长期支持重点高校发展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积极参与支持教育、科技、环保与乡村发展的多种社会公益事业。双方因同一个促进中国环境发展的目标而风雨同行,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关学科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环境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监组组长肖道远表示,西北大学法学院与台达集团因促进中国环境发展的目标同行,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的发展。
西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监组组长肖道远表示,西北大学法学院与台达集团因促进中国环境发展的目标同行,共同推动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科的发展。

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李念祖教授认为当前环境与能源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有效助力生态环境治理。他表示:“‘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累计有34所高校参与,500余名师生受益。定期开展的‘中达环境法论坛’为高校师生和实务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期待论坛上相关议题的深入讨论,能共同推动环境法治迈入新阶段。”

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李念祖教授表示,中达环境法论坛为高校师生和实务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环境法治迈入新阶段。
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李念祖教授表示,中达环境法论坛为高校师生和实务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环境法治迈入新阶段。

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表示,台达长期支持环境法人才培养,尤其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他以“台达孕生珊瑚复育计划”为题,分享台达实践经验时指出,全球持续的海洋热浪,已造成约84%的珊瑚礁面临白化冲击。台达自2021年起,通过志愿者及自身技术,至今已复育一万株珊瑚;未来五年将积极串联全球保育伙伴,推动科技应用、AI技术与生物多样性量化的交流与合作,目标是保存太平洋一半以上、约300种的珊瑚物种。

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以“台达孕生珊瑚复育计划”为题,分享台达实践经验。他表示,台达长期支持环境法人才培养,尤其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
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以“台达孕生珊瑚复育计划”为题,分享台达实践经验。他表示,台达长期支持环境法人才培养,尤其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专家们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论述。北京大学汪劲教授以《后生态环境法典时期中国环境法学范畴体系的变和不变以法典草二审稿为依据案》为题,从教科书修改视角谈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教材的衔接问题,他提出,在生态保护编的编纂结构上,可以结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性完善,同现有法律体系实现有机衔接。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刘竹梅聚焦“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接”,回顾了生态环境司法的发展历程,她指出,法典编纂对司法意义重大,其总则价值导向、分则领域规则、责任编衔接机制能统一裁判尺度,将助力司法从个案应对走向系统治理,为全球环境司法提供“中国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杨朝霞教授(中)荣获2025年中达环境法学者,西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监组组长肖道远(右)与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李念祖教授颁奖。
北京林业大学杨朝霞教授(中)荣获2025年中达环境法学者,西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纪委监委驻校纪监组组长肖道远(右)与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规划委员、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李念祖教授颁奖。

北京大学吴凯杰助理教授(左二)、天津大学田亦尧副教授(右二)获得2025年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评委会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蔡守秋教授(左一)与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右一)颁奖。
北京大学吴凯杰助理教授(左二)、天津大学田亦尧副教授(右二)获得2025年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评委会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蔡守秋教授(左一)与台达全球公益事务首席执行官张杨乾(右一)颁奖。

平行研讨单元分别以“生态环境法典的‘表‘与‘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入典的法理与着力点”、“生态环境法典视阈下碳排放交易立法的体系优化”、“应对气候变化入典的逻辑主线与规范构造”、“《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体系审视”等议题展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实务界代表,就法典编纂中的责任制度设计、跨区域协同治理等具体问题深入交锋,展示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自2005年起,台达持续20年推动高校环境法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2011年起,先后设立了“中达环境法学者计划”和“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至今共奖励了12位“中达环境法学者”、26位“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颁发“优秀学位论文奖”113人次、“学位论文奖学金”362人次。作为“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的核心活动,本次已是第12届论坛,十余年来累计吸引千余名学者参与研讨,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高校支持,成为推动环境法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对高校而言,为合作高校搭建了跨校交流桥梁,助力展示学科建设成果,通过青年学者研讨、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等环节,为环境法学人才培育提供了重要支撑;对社会发展而言,论坛聚焦前沿议题,推动理论与实务碰撞,成为“思想孵化器”。论坛此次落地西安,彰显了西部高校的学术担当,围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为相关研究注入多元视角,贡献了宝贵思想财富。

2025中达环境法论坛就“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深入交流,高校师生及实务专家等二百多人参会。
2025中达环境法论坛就“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环境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题深入交流,高校师生及实务专家等二百多人参会。

版权声明

广深在线内容如无特殊说明,内容均来自于用户投稿,如遇版权或内容投诉,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