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画伴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际艺术视野,借鉴西方现当代艺术理念而推进的现代性变革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回溯四十多年来中国画的变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价值延续与重塑是艺术家“现代性”追寻中的重要命题。显然,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对已然存在的关乎20世纪中国画的叙述模式与价值解释系统进行再认识,这构成了当代画坛的现实诉求。因此,在当代语境下,对四十多年来当代中国画之图式语言和价值属性作一番梳理有其必要性。
本次展览,将邀请当代画坛60位代表性名家,聚焦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格局,从人物、山水、水墨、花鸟及工笔等探索领域作为切入视角,关注于艺术家图像风格中所蕴含的当代文化精神。展览旨在透过艺术家及其风格迥异而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寻求理解中国画在当下的美术进程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作品,足以说明,中国画在当下多元化的表达中所获得的全新的话语空间;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今人关注古人的传统、当代的文化以及当代的生活,对今天中国画的革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董植葵,男,1954生。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雪芦画会理事,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沈阳书画院首批签约画家,沈阳市艺术惠民工程特聘教授,辽宁省冰雪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工作。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花鸟画高研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师从著名画家张英郁学习工笔、没骨、小写意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学习过程中曾得到前辈艺术家钟质夫、郭西河的指导与肯定。
在中国美协学习期间,得到霍春阳、郭怡宗、韩文来、郭石夫等当代著名画家的指导,从而技法更加纯熟,意韵更加深厚。作品风格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典型的文人画特征。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首次将京剧唱词词意融入了中国画的创作,并在鲁迅美术学院成功举办“翰墨梨园”董植葵京剧唱词词意画作品展。获得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轰动效应。
出版有《花鸟画技法》、《花鸟画教程》、《董植葵画册》等专著。
我对绘画的感悟与认识
文/董植葵
我于绘事,始于童年,源于兴趣。孩童时既表现出对绘画的天赋与灵气。那时对于绘画的认识是懵懂的,毫无目的的,仅仅是孩童的乐趣而已。
上初中时有幸认识了著名花鸟画家张英郁先生,成为他的入室弟子。从此走上了规范学习中国画的道路。并成为一名中国画画家。迄今五十余年。
回首历程,除了绘画技法提高以外,更多的是对中国画的感悟与认识不断的加深。这恰恰对我绘画格调的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是文人画,中国画画家就应该是有文化的人。我不敢妄称自己是文化人,但至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的作品中融入了我读过的书,饱含着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绘画的感悟,让作品充满着诗情画意是我对自己绘画目标的设定。我在绘画的同时也喜欢写点诗文。尽管不够精彩和规范,但一定是我自己的心声,是我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宣泄。
对于传统,我始终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我一贯认为,画好中国画必须从传统入手,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要对民族文化怀有高度自信,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盲目滥用西方绘画理论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画的说法和做法持抵触和反对态度。在有些人看来我的坚守甚至有些保守,为此我专门刻了一方印章,印文就是“固守田园”,以表心迹。
初学绘画的几年里,在英郁先生的指导下大量临摹了任伯年、齐白石、李鹤籌、王雪涛、陈东湖、钟质夫等前辈艺术家的绘画精品。 浏览了张大千、黄宾虹、王梦白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得到了钟质夫、郭西河、季覌之等前辈艺术家的具体指导。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从此开阔了视野,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
对于学习古人和继承传统我绝不是墨守成规和死抱古人大腿不放的。我始终把石涛的话当做座右铭:师古人之迹亦师古人之心。
有人问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是为了提升自己,陶冶自己,净化自己。作为一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画画家,我画画没有任何经济目的、名誉目的和任何绘画以外的想法。因此我的作品传统意蕴浓重,抒情寓意居多,无主题居多,古人诗意居多。想到哪画到哪,什么能唤起兴趣就画什么。
我是比较反感为了展览而画画的。仅仅为了能够参加某个特定主题的展览而放弃绘画的灵魂对于一个真正的画家来讲是痛苦的,也是会遭人鄙视的。文人要有文人的风骨,要有文人的气节。
画家必须要用作品来说话,作品不精彩说什么都是苍白的。画家要把精力放在作品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用文化滋养自己的作品,使其格调高雅,品味清新,内涵丰富,文气十足。对于作品之外的如头衔、名气等其实是无关紧要的。画出高水平的作品比什么都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炒作上的画家其作品水平很难提升上来。
画好中国画必须恪守中国画“写意”的规则,这是中国画的精髓。偏离中国画的本质,一味追求具象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形画的很像,但是魂画丢了。我经常拿宋人的工笔画和当下某些工笔画进行比较。宋画是既有形更有神,当下的画是既无形更无神。看来宗法宋元的说法真准确,还是多向古人学习吧。
我喜欢读一些美术史,我认为画家读一些美术史是必须的。这是提高绘画水平和作品格调的重要途径。了解了中国美术史才能够知道我们自己的来历与归宿,才能够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
中国画是画家灵魂的写照,是画家心声的表达,是画家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画家的文化修养有多高其作品水平就有多高。所谓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成体系的写了一些文字,这些平淡朴素的语言是我五十几年绘画的体会与感悟。希望与同道共勉。
版权声明
广深在线内容如无特殊说明,内容均来自于用户投稿,如遇版权或内容投诉,请联系我们。